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九十二章 善后(为盟主龙战于野加更)(2/2)

其实李存贤也不是很理解。古来王朝,自汉至唐,承平时军纪可能还维持得不错,但开国世之时,哪个军纪有这么严的?烧杀抢掠不是家常便饭么?只要闹得不过分,本不会上史书,对君主声誉也无伤,何必得那么死呢?

王审知等人连战连败,应该认识到自己的真实平了,此番南下平叛,当是他罪立功的好机会。爵位至今还没定下来呢,如果还丧师失地,继续消耗之前攻广州时攒下的功劳的话,郡公或将不保。想必王审知心中也很郁闷。直接了权朝为官不好吗?那样价格就卖在了最。要知,多多错,少少错,不不错啊。

正月底,各支队陆续抵长沙。一番甄别、罢遣后,得四万余人。

这支队的战斗力、服从程度都要比晋军差,且远戍在外很久了,比保宁军来得还早,原本齐装满员的两万大军,经岳州、潭州多次战斗后,只剩下了一万五千。

但在湖南厮杀,就不一样了,你还不允许劫掠钱财和玩女人,军士们怨气大是肯定的。

存贤、李嗣肱、李承约、袁建丰自然是心向朝廷的,这些时日也一直在努力稳住队,了很多工作。但说实话,他们自己也心惊,因为士兵们的神情明显不对,军中暗涌动,随时可能作

晋兵敢反,他就敢杀,怕个鸟!

会哭的孩吃,容易造反的队更有统战价值,老实人更吃亏,这个理即便到了21世纪也是成立的。

只能先让他们暂时驻防长沙左近了。

横野军在城西,邵承节转过来时,只远远看着,没有营。

有人造反的话他们的可能最大。

邵承节下令以许德勋、姚彦章、欧思、杨定真、黄璠等人分统各军,陆并,一留守湖南,一汇合五,南下平叛。

一般而言,军中主将喜用第二,对于恢复士气有奇效。讲究的只允许劫掠,不允许伤人。

不讲究的就默许你烧杀抢掠,但不能闹得太过分,更不能屠城。

横野军的底很复杂,一开始是云、蔚等地的晋军降人,后来掺分易定、成德降人,幽州蕃更是被调了大量壮—这就是中的「燕人」。

「我已遣人至各县派捐,长沙城中也有财货,我会让殷带吐一批来。你一会就向各营宣布,月底之前人赐钱一缗、绢两匹,各军都有。」邵承节拉住了上前行礼的李存贤,说:「宣布完毕后,谁再有怪话,无需犹豫,直接捕杀。在这个当,儿郎们不会和赏赐过不去的。」

圣人是识货的,他只看你的价值大不大。王审知在湖南这一连串的战斗,让自己的价值大打折扣,没有之前那么表面光鲜了。

再说回本朝,飞龙军军纪好吗?各支禁军也时不时闹些「扰民」事件,为此捕杀军士,影响士气,有那个必要吗?

还有一完全放任的,什么「三日不封刀」、「五日不封刀」,都是这放任制度下的产,经常闹屠城恶行。

其一是发下一笔赏赐,然后将他们撤回河东休整,缓解张的情绪。其二是纵容他们劫掠,这是可以释放负面情绪的。

邵承节不会想那些破事。不是他不知,而是不在乎。

真男人就该直面锋刃,这是很能得到军中好汉佩服的,为此可以让他们暂时忽略其他「不愉快」的事情,提容忍度。

军中甚至有开小差的,也不知跑哪去了。如果说

只能等过了这阵,再慢慢收拾他们了。

「遵命。」李存贤松了一气。

殷投降,对他们应该有一定的震慑作用,再辅以军赏,可稍稍稳定住了。但邵承节也不确定如果再驱使他们南下邕州,会不会大规模叛

在各个王朝开国之师中,夏军算是纪律保持得不错的了,邵承节肯定不能选第二办法。

士气降低了,我就带人冲一冲,士气一下又起来了。在过往的军事生涯中,他不止一次玩过这招,上为此增添了数伤疤。

在诸南下的同时,殷及湖南主要军政官员,也携妻带,北上洛面圣。信使则比他们更早把消息传了回去······

队他娘的太难了。如果在北方作战再稍稍纵容一下军纪,本没这么多事,晋兵其实没那么跋扈。

但世事如此,他也没有办法。

这个时候只有两个办法。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