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重生九零,我成了零食大王 第198节(2/2)

她不是觉得娘家条件不好、觉得娘家人拖累自己什么的,而是从认识她的丈夫曲先生、谈婚论嫁开始,就知自己娘家的条件,是不可能在曲家给她挣到什么面的。

官方的人想找私营企业的麻烦那可太容易了。

嫁人这么多年,李瑞也从来没有什么事情要麻烦娘家人的。

在整个九河市都很名,而服装厂也是越开越大了。

但李瑞就跟她妈妈一样的态度。

因为曲家一直都在九河市生活,据说有上百年了,因此亲戚也很多。

她妈照顾小姨家好多年,她从小就知

自己要什么、也知怎么努力去争取。

货款也是从不拖欠的,甚至都不需要服装厂的财务促一次,都是拿到员工服之后就主动付清尾款。

她的表姑李瑞的公公,老曲先生。

工作服自然也要跟上。

没想到就是这样的心态,反倒有了些惊喜。

商人就更加不能跟官方有任何嫌隙了。

这是在照顾亲人而不是什么投资。

亲戚再有一些亲戚朋友。

没想到翻了年。

第234章

说句不夸张的话,胆都被那些年的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给吓破了。

去年施向南找上门说要找他们服装厂定制一批员工服,她就已经很意外了。

但不会为难她的父母、或者是亲兄弟妹。

但因为曲家的服装厂生意一直很红火,所以她也没有多想这生意能带给服装厂什么大的收

再加上改革开放后曲家光好,算是第一批开始生意、并且大刀阔斧地搞大动作的人。

对比他们,跟一些国营厂合作,工作服,要求多、挑三拣四不说,货款回收每一年都是个大问题。

人家自然也赚得盆满钵满的。

但就是那个时候,她也没有想过娘家人有一天能给自己挣面

有些人的日实在过不下去去生意的,谁不是冒着被抓去的大风险?

饭桌上听到的时候李瑞惊讶极了。

政策刚下来,很多人都不敢行动,还想再看看情况。

一般都是能自己解决就自己解决了。

这位扎九河市的老先生在市里认识的人多。

要知刚刚下了改革开放的政策后,看到报纸,听见录音机里说的消息,很多人都还不敢相信。

李瑞嫁来的时候还早,那时候曲家还没有现在这样的家大业大。

冒了风险、自然也就抢了先机,风险与机遇往往是并存的嘛。

当然,最主要的是,这是个非常优质的合作对象。

自古民不与官斗。

实在是被前些年那些“投机倒把”的罪名抓去一批又一批的人给搞怕了。

先是西施品厂扩张,招人。

她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能够从小姨家里得到什么。

这不是自卑、更不是瞧不起娘家,而是认清事实。

她从小到大都是个聪明人。

要是有人真的搞了,没有事,他们才会伸试探的小手。

态度好到不能再好。

服装厂的生意得再好再红火,那也是私营企业。

这个开在县城里的小品厂的生意,直接惊动了李瑞的公公。

实在解决不了的就放一放,再等等看,又或者是找到合适的机会找她男人商量。

而曲家可以说在当时就是政策下来后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人数上去了,一个季度每个员工两件工作服,加在一起这个数字就可观了。

偏偏人家是国营企业,弯弯绕绕的关系多得很。

基本整个九河市,就没有曲家说不上话的人。

西施品厂跟服装厂的合作,从不作妖也不会贸然提什么不懂行的麻烦要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