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重生九零,我成了零食大王 第145节(2/2)

一年这样还会担心娘家人会不会生气,后就慢慢地习惯了。

他们这儿的规矩是大年初二回娘家。

她们大老远地回娘家来,空着手不像话。

只是租个院,家家收光了瓜,的确算不上是带动村里富裕。

可要拿什么重礼,又没有那个钱。

因此施家洼的家家现在是一都没有了,别说什么过年吃的,很多人家连今年的都没有留一丁的!

施向南很理解他提这个问题来,她笑着说:“当然可以。这个我回来之前就跟家里人说过了,不光三太爷你家在别的村有亲戚啊。我外公家、还有我大嫂二嫂娘家,不也都是别的村里的么?大家愿意相信我、匀家里的地来给我,我兴还来不及,当然不会拒绝。”

家家都是了自己吃的,一家天一两百斤,两三百斤,卖完了就没有了。

要是刚回来的时候,她肯定毫不犹豫地就这么说了。

但要说别的……

可这毕竟不是常事。

哪能想到她会一直收下去?

不光是施向南一家人而已。

既然三太爷对这件事没有什么异议,施向南就接着问:“那你看,我们什么时候开始?”

她知娘家人日过得好,她回来一趟也不会给娘家带来带来什么负担,过来也没有任何心理压力。

“别的村有愿意签合同的,你这儿能不能接受?”

她挣再多的钱,也跟韩家沟没有一分钱关系!

更何况,施开凤母三个的问题很快就解决了。

可家里人都很兴,连施开梅也兴。

但现在不是施向南刚刚重生回来的时候了。

一锤买卖的事,要说是好事儿,那肯定也算得上是好事。

三太爷犹豫了一下,还是问:“南南,你品厂需要的量大,照你说的,往后还可能再增加……咱们村的人估计也不会把地全都上葵籽,一家要是只个三五亩地的话,全村加起来也不了多少。那你看……”

施向南看到老人兴的样,原本想说一句韩家沟的地不要,犹豫了一下,没有说

再者就是她们回来了,走的时候娘家肯定不会让她们就空着手走。

嫁的远是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是嫁的人家穷,娘家日也不好过。

第174章

西施品厂一切顺利,看着就要走上正轨,家里越来越好了。

“三太爷有话可以直说。”

比如下雨了、冬天一个月都见不了几次太,还晒什么瓜

前世没有回来的袁京表哥也带着老婆在这儿工作。

她可以回家里来了。

总不能叫施向南白拿钱给村里人吧?

往年大姑都是想回来都要犹豫再犹豫的。

可施向南的三个姑姑了嫁之后就没有一个在年初二赶回来过的。

最初的时候施向南说的是要租村里人的院来晒瓜,租一个院一天给几块钱。

“这是应该的,我们自己买料也得钱。”

她走了没多久,施开凤又带着俩孩回来了。

他们母三人回来是为了啥,回来家里人就很兴。

搞得今年村里过年都没有瓜吃了哪!

今年是大姑嫁人后一次正月里回娘家来,没有任何心理负担的回娘家走亲戚。

来的时候没有什么东西拿,走的时候还带走大包小包,她们哪好意思?

买车票钱也没有以前那样割一样的心疼了。

三太爷苦笑了一下:“这过了一个年,家里就是剩下丁儿歪瓜裂枣的,这也差不多吃完了。就算我们有心要给你籽,没有,怎么啊?”

更何况,据三太爷知的,村里人一开始听说施向南收瓜钱一斤,大家都是争先恐后地生怕她收够了后面就不收了。

三太爷更是喜得脸上了笑容:“好好好,那就好,回我就跟他们说去。”

她是跟着过来上班的袁京刘芳一起来的,虽然只住了两天就回去了。

韩家沟的人跟她家有仇!

想到这里,三太爷又想起一个问题来。

只拿自己家的萝卜白菜回娘家,那不是惹人笑话么?

这直接导致大姑回来的次数变多了。

那村里人成什么了?

当时他们都是把家里的瓜搜刮净了拿到施家来卖的。

“南南啊,咱们村的瓜都叫你收走啦,没几家留的啊,就是你不要的剩下来了,那也都是歪瓜裂枣当不了。”

就不回来了。

施向南说:“我来提供。不过我这儿提供料、还有上门收购的话,收购的价格可能就会在原来的基础上降低一些。”

:“好好好!好啊!南南你有息啦!能给村里修路了!真好!”

要说收瓜,那就更不用说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