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这两天的摸底,施向南有了足够的底气,这就准备直接上门了。
也对,真是蠢人脑就不会动了,估计饿着肚
也能闷
睡觉,不会想着
来帮人搬东西挣
吃的、更不敢给她卖瓜
。
施向南这才接着往下说。
施向南顺势把手里的一包瓜递给她:“这是我来的时候特意拿的,就想给您尝尝。”
这年的白糖虽然不像六七十年代那么金贵了,但也是好东西。
连施向南在这儿念书时也听说过朱大的事迹。
像是施家洼那边,去别家喝酒吃席,送礼的提兜里除了粮和酒之外,还会装一袋红糖或者是白糖。
“我都拿来了嘛,您尝尝看跟别吃的是不是一个味儿,万一不是一家呢。”
朱大和施向南推让了一阵,到底还是收下了。
朱大家的堂屋门大开着。
施向南在外围听了一会儿,他虽然话不多,但别人问什么他也能答得清楚,齿清晰,声音洪亮。
施向南连声说不用麻烦、她不渴不想喝。
施向南这么一说,朱大立刻就懂了。
朱大一路把人送到外面,自然也就看到了施向南。
是云山县城里了名的厉害大
,也是个远近闻名的
心人。
她在县城人面广、人缘好、有个什么风草动都能最先知
,厉害到什么程度?
看来孙海也不是真笨。
施向南了屋,不等她拒绝,朱大
就去找
壶、找茶缸,还翻
糖罐
来挖了两勺白糖放
去。
晚上施向南大致统计了一下,三个人拢共卖去了两百多斤瓜
。
施向南心里有了数。
“找我什么事儿啊,说吧,能帮的我一定帮。”
院那条街上遇到了孙海。
施向南最开始的计划就是去找朱大让她帮忙给介绍合适的人去走街串巷零售瓜
。
不光是县里人,外地人来了她也是一样的情。
只要孙海愿意来,她不打算换掉他了,除非她不在零售。
谁家男人又打老婆了、女人活不下去闹着要喝农药了,她不用人说就会上门去劝。
朱大嘴上答应得好好的,还是把糖
端过来递到施向南手里才在她面前坐下了。
这天下午施向南在路边等到了黄师傅和赵丽丽回镇上的客车,她托人帮忙给家里带信明天再送一批瓜
来。
朱大一
就认
施向南来了。
“朱大,您应该也知
我这两天在县城里卖瓜
的事情了吧?”
她的瓜已经卖完了。
果然走近了就听见孙海正给人找钱的声音。
堂屋的灯泡很亮堂,橙黄的灯光下一个扎着低
尾、微胖的女人正在拉着另一个披着
发的女人说话。
云山县城的妇联主任是四十七岁的朱晓芬,人称朱大。
在前一个只会和稀泥的妇联主任的衬托下,云山县城里住得年久一些的老人们都很服朱晓芬。
远远地就看到几个人围成一圈,再一看从圈里走来的人手上都拎着很
熟的塑料袋,施向南就心里有数了。
“我的瓜是从家里运过来的,我家在羊滩镇的施家洼,一个小村
里。
都麻烦,我得来回跑,每天在街上跑太浪费时间了。”
有人有什么事找她帮忙,她只要能帮的都会帮一把。
可见贵重。
目送那个女人离开,她转就
情地对施向南说
:“你是小施吧?这么晚来找我有事?来来来,我们
屋说。”
这属于重礼,要是关系很近的人家送礼才会加上糖。
施向南可没代他来电影院。
朱大:“知
知
,不光知
,我还吃过你家的瓜
呢,香!我可从没吃过这么香的瓜
!”
如果不是实在不合适,施向南也愿意拉别人一把。
施向南上前敲了两下门,那个披着发的女人就站起来往外走了。
第24章
“哎哟,用不着用不着!我吃过!你的瓜是真好!”
估摸着单位的人都下班也吃过饭了,她拿着一袋瓜直奔打听好了的妇联主任家里。
价格是她定下的六五,一分不让,孙海还总是把给人品尝的瓜
卖掉,不仅没少收钱还额外多了
。
她一个人来县城,会遇上孙海、最后拉上林琴一起去卖瓜纯属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