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分卷阅读27(2/2)

“行,随你吧。天脚下,总归还是安全的。”他说。

叶书诚说:“别想了,来瑚城吧。”

叶书诚对清迈的适应远远超过我的想象。我们都觉得对方是被从小惯的,才不能接受带着泥土的鞋和简陋的居所。可是我承认我想错了,他喜当地人的淳朴,远远超过他的游戏机,即使他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刷鞋。

106

唯一不好的是,我们住的那一片有很多黑猫。我本来不怕猫,可有一次夜黑风时,被一群大猫一路包抄。那些夏夜里闪烁着的睛,让我觉得胆怯。不要笑我,就连叶书诚都不敢晚上一个人走那条寂静的小路。

我妈对我的成绩虽然颇有微词,但因为忙碌着替我选学校,也没有再多说什么。我的面前摊着厚厚一本招生手册,都不知该从何看起。

有一次我问他:“你不是学理的吗?怎么来这个?”

叶书诚反问我:“你不觉得很有意思吗?”

我固执地说:“不行,我想去燕城。”

“明白了。有时候我们看到的东西,可能也会被角度所局限?”我说。

在志愿表上,我只填了一个学校,第一志愿专业是新闻学。叶书诚本来想嘲笑我一个理科生学什么新闻,但他认真考虑了一下,还是妥协了。虽然他默默加了一句,那也太亏了。我才不放在心上呢。我是去知识的海洋遨游的,又不是去谈买卖,计较什么亏不亏。

“还行吧,”我说,“就是冬天冷了。”

“可是以后呢?难理了?”我问。

“那儿气候太差了。”

我和叶书诚第一次认真的探讨还没结束,我的手机就响了起来。我看了一屏幕,是个国的号码。我想都没想,就把这个疑似诈骗的电话掉了。

国际漫游可贵了,我心想。

跟叶书诚在清迈郊外的那两个月,我受到了一个和以往完全不一样的世界。我每天踏着清晨的光去学校,最期待的是见到一群孩的笑容。傍晚的时候,叶书诚会来学校门接我,然后我们一起坐在田埂上看稻田里的日落。有时候还能赶上邻里的车,坐在稻草堆里听风声。

他认真地:“是的。听上去很简单,但思维模式在长时间的学习里可能会被固定、难以变换。所以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去正面接。”

我偶尔在田间看夜空,那些星星如此明晰,灿烂如朝,却永不会逝去。我想起康德那句名言,又觉得此情此景之下,少了一些浪漫。

想也是能够坦然接受的。

他待的项目组是一家当地城建机构和UNDP曼谷办公室合作成立的,主要工作是促清迈市的公共通和城市建设发展。叶书诚分是实地调研,所以每天都在跑来跑去。

他想了想,回答我说:“研究是要的,调研也是要的,这其中不存在二选一。我学宇宙是如何运行的,学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但是社会调查、地区发展同样也是正在发生的事情,他们也是世界的本质。你去接更多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社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对未来的期望。然后去思考我们的世界是什么样的,或者它应该是什么样的。不同的学科可以提供给你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对我自己来说,有时候是很有启发的。”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