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八零万元户家的娇软小女儿 第14节(2/4)

台上琵琶的弦音从最开始的悠远哀恸,到铿锵铮鸣,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附在弹琵琶的女孩上,甚至都没有人注意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舞蹈演员已经上台了。

民族乐团的人坐在后面,一边演奏一边彼此神,神中都有些惊讶。

轩没好好读过书,学生时代基本上都是在调惹是生非,他不是那能耐下学习题的人,对,就是李培那样的,跟他一儿也不对付。

轩在台下静静看着,台上红兜帽、乌黑长发的女孩,和他曾经在一些图画书册的画中看到的王昭君形象重合,虽是看不清脸,但亦有一柔婉的凄艳——这丫跟这衣服的气质太相合了。

他们没有想到,卢云芬的这个师妹只是一目十行地看了一遍谱,然后跟他们快速地合了一次,就能在舞台上有这样的完成度,且基本不需要他们刻意去迁就合琵琶。

所以关于昭君的故事,他也就是在那些地摊上买的野史小说里看过,任凭那些书里把王昭君描写得如何丽、如何伟大,如何背负着家国大义,他看得都腻味得很。

这个演奏平,居然没乐团,也是可惜了。

着斗篷的女孩在舞台左侧的椅上坐下,微低着,似乎在酝酿情绪。台下原本那几声窃窃私语也逐渐消失了,大家的注意力都不由地落到了女孩的上,也被她上那清幽的气质带动,现场落针可闻。

这么喜歌颂别人牺牲,那个写书的玩意儿怎么自己不去牺牲牺牲啊?

表演行至酣,丝竹琵琶声声铮鸣,乐曲激昂,舞蹈也渐/

也没别的什么,他就是单纯觉得,那些书里一个劲歌功颂德,赞扬这个女人的“牺牲”,甚至把王昭君在异乡因为思乡郁结,郁郁而终都描绘得无比凄赞颂的样,怪虚伪的。

观众们自己也不知,自己是从什么时候起,又下意识地把目光投注在了位置并不显的那个琵琶女孩上,只觉得昭君的一世浮沉,似乎都被少女的琴音演绎尽了。

琵琶的弦音随着舞蹈表演里昭君的情绪——哀婉、痛楚、悲咽,决绝……声声变换,时而柔婉时而亢,现场的所有氛围就被那么一个小小的人,和她怀里那把小小的琵琶带动着,起承转合。

直到第一声琵琶音如珠落玉盘般响起,随后又接着用琴音漾一片玲珑的涟漪,在雾白的灯光下,整个舞台如坠梦境。

舞蹈的一起一落间,带起的风落了免免的兜帽,松松绾在脑后的黑发如瀑布一般,随着落下的兜帽一起散落了下来,丝丝缕缕垂落在肩。

一整个观众席的人,无论男女,都被琵琶女孩兜帽下的容颜引了,或许也是因为在这样的氛围下、这样的琴音中,更容易让人被现场的气氛染,被舞台上熠熠发光的人的好所引。

台下,欧轩听到他周围坐着的好几个人,同时倒了一凉气。

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也只有这样的琴音,这样的人,才能成就千古的佳话了。

听免免的萧萧,指了指舞台上:“……这不,说曹到了。”

“啊?……哦。”他旁边的人傻乎乎地应和,也是这会儿才回过神,却有些恋恋不舍,舍不得把目光从琵琶女孩的上移开。

直到有人如梦初醒,小声提醒周围的同伴:“哎,别一直看琵琶了,郭雪瑶来了。”

后半场演

好了,这下是彻底没什么人关注倒霉的舞蹈首席郭雪瑶了,明明她才是这支舞蹈里的红衣昭君,心编排的舞蹈,却引不到任何的目光了。郭雪瑶注意到观众席的反应,练了许久的舞蹈动作一滞——她了这么多年舞,从未有一次像今天这样,沦为了别人的陪衬。

郭雪瑶一个漂亮的元宝一跃而起,她的位置刚好离谢免免不远,着红斗篷的少女正全心投在激昂的演奏中,无暇他顾。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