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分卷阅读27(2/2)

再看陈洙那边,也是差不多的情况。

就这样过了两个多月,几人终于到达京师。

陈洙苦笑:“我怎么觉得肩上担突然重了许多?”

赵肃扯了扯角:“你你爹为什么肯让你跟着我来?”

换上一副谄笑:“肃哥儿,你到底跟我爹说了什么,在下对你真真佩服得五投地!”

好不容易摆脱了送别的人群,两人上了船,上躲船舱,不约而同地松了气。

赵肃拍拍他,心有戚戚然:“尽力就是。”

翘着二郎摊在椅上,全无坐相地嘲笑两人:“瞧瞧我,无事一轻,所以说啊,科举考试害死人,古往今来,多少人倒在这上!”

那书童才十二三岁的年纪,是江西一带灾荒被父母卖了,又被人牙带到这里来的,生得瘦骨如柴,惟有一双睛还算机灵,赵肃见他识得几个字,便从人牙手中买下,给他起了名字,赵榕。

只是这条策略若用在京城会试上,作用就不是很大了。

好抛面,但该说的话在家都说了,还让忠跟着来送行。

赵肃不再理他,转问陈洙:“伯训到了京城,有何打算?”

一来会试的阅卷官更多,每个人脾不同,分归不同派系,卷要给每一个考官都审阅,你完全不知哪个喜行文华丽,哪个喜风格朴实,这对基本功的要求也就更,所以赵肃必须更多的时间,把四书五经都背熟读透,这样将来的把握也更大些。

赵肃很有自知之明。他知自己这次能拿下乡试第一,固然也因为刻苦努力,但是一件事情要成功,刻苦却只是其中一个因素。

惨叫:“兄弟,本是同生,相煎何太急啊!”

“我只不过跟你爹说,会督促你读书,让你在京城里拜个名师,准备下一次的乡试。”

在考试之前,他打听到本次乡试的阅卷官,是巡抚刘焘与学政宗臣,这两个人都是实务派和主战派,不喜虚文,这次还特地加上了抗倭的论题让考生回答,如果满篇辞藻华丽而夸夸其谈,必然会名落孙山,所以赵肃心里有底,事先在这一块准备充足,答来的卷自然投其所好,让阅卷官满意不已。

上辈赵肃曾经在北京生

赵肃笑:“正有此意。”

陈洙从家里是带了个书童来的,赵肃没有经验,顿觉事事不便,等船泊在福州的时候,他也下船买了个书童。

赵肃本想说“买下你”,但他毕竟骨里还保留着一份来自数百年后的习惯,无法真把人当成贱如草芥的婢。

陈洙见他们抬杠,忍笑:“先租个宅安顿下来,以便能安心读书,不若我们一,也好有个照应。”

“福州又名榕城,既是在这里……遇见你,就以榕城为名。”

赵肃与陈洙相视一,都在对方里看到无奈。

赵榕恍然大悟,兴兴地给自家少爷洗笔磨墨,他生伶俐,许多简单的活计不两天就学会了,也因此赵肃有了更多的时间埋读书。

“少爷,榕是什么意思?”没两天,赵肃平和的就让赵榕没了畏惧,还好奇地打听起自己名字的来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