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分卷阅读124(2/2)

“难破天荒地给他封

但福康安有于林文之反实乃“官民反”之,故并未凯旋回京,而是自请为闽浙总督,亲自留在台理各善后抚恤安民耕事务,如此三年,台湾大治。

和珅怔了一下,随即扯了扯嘴角:“那是皇上他,怕他招了人的忌。”

丰绅殷德掩嘴一笑,往父亲怀里一猴,红扑扑的脸还淌着汗:“阿玛……”

丰绅殷德尖,就着父亲的肩膀看见那奏折上的名字:“‘才福康安奏请自为两广总督署理‘十三行’事务‘……二叔不就是跟着福大帅征安南的么?我在学里竟日听人说福大帅如何英勇无敌百战百胜,怎么皇上不把他调回京城和阿玛一样也当个中堂呢?非得一地换地方呆,连带着二叔也归不得家。”

乾隆五十年,安南蠢蠢动再犯边境,朝廷加福康安大将军衔,就近领兵前往平,前锋队刚到广州,安南国王闻福大帅领兵竟吓地不战而降,自愿五年一供,全军退中国边境,只求福帅“莫加兵问罪”,一时之间,引为笑谈。

和珅轻轻一咳嗽,觉得肩上一重,一件雀金斗篷就覆于上,他放下奏折,笑看向后清俊的小哥儿:“这么快就下学了?”

一契机。

“你越来越象福四叔了!”丰绅殷德扁扁嘴,“逮着机会就教训我——咸安的师傅都是看碟下菜儿,不论我写的文章多狗不通,他们也都涎着脸恭维什么‘凤清于老凤声’,谁不知他们是想讨好你啊?”

和珅莞尔一笑,知他说的是实情,这座官学虽也一般是学文着作之地,却早早浸染了廷中无数争权夺势的墨黑——从他踏咸安之时,就已看地明明白白,如今却是屈指十五年矣。

和珅掏怀表一看时辰,不觉地摇了摇:“又逃学了,你也十一岁半大人一个了,哪有动不动就逃学的世家公?”

十月二十七日夜,南风大起,携着迷离秋雨袭至厦门,福康安披挂整齐,万名将士齐集码待命,天尚未亮,战鼓擂遍,福康安焚香谢天,回首望去,苍茫波涛之上千船万舰墙桅如林,上挑着的节绒帅旗猎猎飞舞,忽然振臂一呼:“三军听令,全员登船,依次洋——十二时辰之内登陆台湾!”

船借风势,破浪飞行,不损一舰而自鹿耳门登陆,随即与闻讯赶来截击的林文大军短兵相接,林文自福康安抵达福州伊始变重兵把守,这场仗义军以逸待劳杀地着实惨烈,然此次官军皆福康安亲兵,遭遇起义军的埋伏后“屹立不动,枪箭齐发”死伤无数也不后退一人,少经战阵的起义军从未见过这样不怕死的官兵,于是阵脚大,反而一战即溃。初战告捷,福康安刻不容缓,兵分五路攻嘉义,以解诸罗之危,次年初,攻陷林文的“国都”大理杙,活捉林文并天地会目,义军余者至此闻风丧胆,再无战心,福康安如秋风疾扫,登台不到半年就廓清全宇。捷报传来,乾隆大喜,第三次着福康安绘像紫光阁,于嘉义县立“福康安纪功碑”并破天荒擢升恩封其“贝”爵位——为清自撤三藩以来非新觉罗氏得封皇爵之第一人。同时大赏百官,和珅以“襄赞军务”有功,得封三等忠襄伯。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