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分卷阅读72(2/2)

闻静思骤然一惊,斥:“给河神献童男童女?怎么会有这样荒谬的事。”

从殷州来,一定经过望京,离城三里远有个山,满了竹。上次大旱,朝里派了个姓宗的钦差,见山里源丰富,叫人砍了所有的竹,凿空竹心连在一起充当,将源引至城中。虽然解了一时之难,但几年后,那山没了竹,日晒雨淋成了荒山,土壤存不了源渐渐就涸了。江大人知这件事后,十分恼火,又不敢上书得罪,听说那位钦差在京城是个了不得的大人。”说到此,看了闻静思,见他面无表情,才继续说下去:“相邻的知县被江大人带着也是个好官,再北些就不行了。灾荒不断,朝廷不想,知县也没心理,没活路的人就逃奔到临州,还能讨饭吃,年老病残的,就只能等死了。”

闻静思苦笑:“找到症结所在,必定会慢慢恢复原样的。”话虽如此,他心中对如何恢复却没个底,默默坐了片刻,向店伴谢告辞,和明珠回了客房。

比起村民动,朝廷降罪削官,听任巫觋向虚无的河神敬献幼童自是更为安稳的法。闻静思又哪里想不到这个,于是又:“我曾在地方志上看过前朝的禹州,虽有旱灾,也不过二三十年一遇,绝无这般密啊。”

店伴无奈地:“客官,你来自殷州,那里产丰,自然不会有这些巫神鬼怪之事。可昌南不同,接连几日吃不上一,别说献童男童女,就是自家爹娘能搏老天喜,也敢献了去。”

店伴摇:“那些巫觋伶俐,百姓又渴求降雨,自然什么方法都愿意试上一试。县令要是面阻止,别说落下骂名,村民聚众暴都有可能,他小小县令还要不要脑袋了?”

闻静思微微垂着沉默下来,明珠和店伴都看着他。过了许久,才听他自言自语:“这一,真是万源。”又朝店伴问到:“江大人就没想过抗旱一劳永逸的办法么?”

明珠跟随他已久,明里暗里观察了许多年,对他喜怒哀乐的细微变化抓得极准。此时见

店伴叹:“这是天灾又不是人祸,谁能逆了天意?建昌和靠湘江近的城镇还能取用江供人吃喝,农田和家畜就兼顾不了了。禹州靠北,一年只能植一季稻谷,遇到旱年就没什么收成。那些离得远的城镇别说溉农田,等五月最旱的时候,井都会枯,取还要翻山越岭走上几十里路,一天下来,才装半缸的,真是苦不堪言。不过,我听说昌南前几年大旱的时候,给河神献过童男童女,不半个月就下了暴雨。也不知是不是禹州得罪了天神,隔个三五载就来降罪。”

闻静思从未听过这样的事,听得是目瞪呆。店伴见他怔怔地坐着,心中直笑他涉世太浅,又见他旁的同伴面无表情,倒是摸不准心思。闻静思从震惊中回过神,又:“昌南的县令就不不顾了么?”

店伴思索片刻:“我小的时候在村里听曾祖父说过,他们那一辈以前就算少雨,最多只两个月,到了四月五月就会下雨,也不要朝廷救济。我娶媳妇的那一年,直到七月份才见雨。”忽然,店伴蹙了眉,迟疑地看向闻静思:“客官,你说会不会等到我孙儿娶媳妇,禹州就不下雨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