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相所言,正是朕之所想。”朕开,“此事便这么定了。”
约莫是全程旁听了议事的缘故,周不比这次拟诏的速度特别快。落笔即成,只誊抄了一遍。朕看了看定稿,还满意,便夸了他两句。
之前朕表现了对周不比的赏识,谢镜愚便有些醋。可事到临
,他依旧惦记着中书省无人可用的事实。不
自己将要开罪多少人,不
朕是否会赏识更多人,都不能阻止他向朕
选
官员的谏。
朕不免又看了周不比一。他满脸惊讶,还有一丝掩藏不住的赞赏。而王若钧和曹矩,震惊得几乎说不
话来。
不怎么说,对朕来说是好事,除了累
。对朝中其余官员而言,他们
事就该更谨慎一些了。至于对谢镜愚自己……此事若是传
去,满朝文武估计都要腹诽他给同僚找麻烦,得罪一大票人是肯定的。
“但此事仅今日凌烟阁内的五人知晓。”朕又提醒他们,“若有旁人问起,你们要说,这就是朕的意思。”
王若钧和曹矩都满应下了。但朕知
他俩照
的概率不大——年纪大了以后,大臣想的事情更多是安稳退休养老;直谏可能要犯朕的忌讳,他们自是不太愿意冒的。不过,朕告诉他们就等同于告诉所有官员,也不算浪费
。
竟然还没说完?朕顿时有稀奇。朕刚没留那么多坑给他填啊……“那就继续说。”
周不比得了朕的赞赏,却没显什么特别
兴的样
来。朕一
瞥见,便问他为什么。
“嗯?”朕真的好奇起来。
谢镜愚自称谢。王若钧和曹矩对视一
,共称陛下英明神武。
大概是朕太过斩钉截铁,谢镜愚怔怔地望着朕,一时间哑无言。朕没给他继续争辩的功夫,让他们三个退下,只留周不比一个拟诏。
直言。”
朕估计他上就要开
反对——既然是得罪人的事情,他肯定宁愿自己担着——便提前打断
:“朕说定了,便就是定了。”
“臣今日才发觉,和谢相一比,臣还有许多不足之。”周不比回答,一脸恨自己不成钢的模样,“谢相才是真正的能臣。臣先前听人说谢相国士无双,还
有所夸大。今日以后,臣实在心服
服。”
“除此之外,臣还有一个建议。”谢镜愚又。
这个人,真是……
此言一,不说朕了,王若钧、曹矩、周不比都盯着谢镜愚看。因为这话确实有些令人遐想——明面上是朕多
事情;背后是不是在暗示,中书省剩余人等都不那么有用?亦或者,地方官员由巡察使监察,而中央官员除了由御史台监察外,还当由朕考察一二?
“陛下既有心清明吏治,除去依靠本有此责的吏与御史台,说不得也要亲力亲为。中书省如今正副都空缺,正是陛下施展的大好时机。”
以上几,在座的人都能想到,无怪王若钧和曹矩那个表情。但朕还要多想一
——
朕不由失笑。“以后学着就是了。”
谢镜愚猛地抬。他有些惊喜,又有些不赞同。“陛下,您……”
“臣以为,陛下可以命五品以上的京官值宿中书省。只要陛下有所闲暇,便可随时廷见,垂询民间疾苦和施政得失。如此一来,百官自当自励廉能。”
周不比恭恭敬敬地应了是,又:“臣能为陛下效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