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一知半解比无知更可怕。我朋友以为编辑就是个改错别字的,觉得我没什么前途,每次见我都用一同情的
光看我。我想说我其实很为自己的职业骄傲的好吗?]
实比我们想象的还少得多,哪怕是上过中学的人,很多也是一知半解甚至遗忘净了,很多人的历史知识其实都是从电视上看来的,所以这一本打算
得既有料又有趣,既正经又煽情,这两年国家
调‘文化自信’,央视爸爸的宣传综艺是一
一
地
,咱们就蹭这个
,争取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为我们大众化五千年历史打CALL。”
[B:起码你朋友还知书号这回事,我朋友以为我是个记者呢。还一直担心我揭
黑暗被人报复。风中凌
了。]
“哎哟,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啊。”一人笑。
“现在电脑科技这么发达,不能智能化吗?”
[E:楼上的,可以有。我先预定10本,给我老爸老妈亲朋好友送一圈。]
一人突然拍一拍手,“那什么,生活不止前的苟且……”
一群人就这么笑得东倒西歪的。
大家就这个问题调侃了一圈。陆鸣鸿挑一挑眉,这个可以有,不过目前自己经验还太浅,过两年倒是可以尝试一下。而且……陆鸣鸿想起卢绿沉老是YY他跟纯钧,写成耽题材,说不定还会更有市
[D:编辑涉及的知识实在太多太琐碎,就算要解释也无从解释起。真想写本以编辑的日常工作为素材的,给大众普及一下编辑的工作。]
陆鸣鸿笑了,“科技当然可以成为辅助手段,让程更方便,但科技再发达也不能取代人啊。比如一个东西有多
名称,什么情况下用哪一
,机
判断不了吧。一些句式某
意义上是病句,某
场合中又是可以的,机
判断不了吧。黑
就算能检索
一些疑似错别字的,也还是需要人工判断才能最终确定的。这些还只是校对上细枝末节的东西,最主要的,人工智能无法对内容
行评判,怎么样的内容就是好的,怎样的表达更恰当
准,行文逻辑、情
变化是否顺畅,怎样的题材对应怎样的版面设计,又要怎样的营销手段等等,都是机
不了的。图书毕竟是知识的载
,尤其是纸质图书,别说老讲情怀,就是你拿到一本由机
审稿
来的书怕也会觉得少了
温度。”
好几个人立接茬:“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哈哈哈……”
“大致写作方向就是我刚才说的,当然选用的名句你们可以自己再斟酌。咱们重新建个群,你们可以经常在里面讨论细节还有
度。二十章,民国比较
不写,你们每个人选两个去写,4月
稿。稿费我现在还不敢说,尽量争取,班长我总不至于坑你们,我还想把你们都培养成我的作者呢。等书
来了,我给你们每人送几本收藏。你们能写
,肯定也是给家里长脸。”
“那么久?”
“选题批复,三审三校,加上设计和排版,三四个月算是正常的周期。”
“那什么时候能好啊?”
“8月吧。”
陆鸣鸿当天晚上就把同学关于编辑的疑惑发到“天下编辑是一家”群里,引起大家的共鸣。
[A:我朋友知我是个编辑之后,直愣愣地就问我书号要多少钱。我的天呐我能说卖书号是违法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