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分卷阅读782(2/2)

吴证沉默片刻,缓缓摇了摇:“桂省那边,有一句话叫‘早稻低,晚稻’。因为早稻生长其短,产量普遍比晚稻要低。”

的那个官员禁不住对宋庄睛:“你说,是不是你们田的时候了差,才导致稻谷减产的?”

大家连忙起,一行人往中田那边去。

吴证还清楚地记得,上一季,同样是这一块下田,同样的刚收割下来的稻谷,亩产是六石三十九斤。

宋庄大喜,连连磕:“多谢大人,多谢大人。”

不用挑选,直接收割上一季金公公指的那一块。

吴证还算正直。他:“不怪你们,起来吧。”

一群老老实实的庄稼汉,也没那么大的胆

宋庄心里“咯噔”一下,原先的担心成为了现实。

说着,他地望着吴证,期望吴证能给他个说法。

五石二十斤,比起上一季来的七石七十三斤,足足少了两石五十斤。

吴证了一气:“走吧,去中田看看。”

一个半时辰后,听着报来的数据,大家又陷了沉默。



“对对对,很有可能。”拍的那个官员赶附和。

由于桂省那边植双季稻多年,有着丰富的经验。现在准备大力推广双季稻,吴证还特意叫人去桂省收集资料。所以他对双季稻的情况比较清楚。

下田如此,中田亦如此,早早看过上田的稻谷饱满程度的,自然清楚上田的亩量没办法再心存侥幸。

跟着宋庄跪下的汉们,也一个劲地磕

宋庄作为负责植的,自然参与了收割仪式。他年纪大了,没有下田,而是跟官员们一样,站在旁边看。不过他自知今年会减产,生怕被责怪,一直没敢作声。

“大人。”一个老成的官员走了过来,小声,“会不会晚稻的产量本来就比早稻要低?”

他立刻跪了下去,大声喊冤:“冤枉啊,我们就是照着杜大人教的方法的,不敢有半,这件事,吴大人也是清楚的啊。”

了一阵算盘,两数相加,生怕错又重新算了一遍,最后用颤抖的声音报了一个数字:“四石二十八斤。”

稻田里再一次一片寂静。

稻田里顿时死一般的寂静。

这一季稻田植的时候,正是杜锦宁失踪的时期。为免这些人因为杜锦宁的缘故对朝有怨,不好好田,吴证和好几个官员还分找了宋庄、秦老汉、王老汉以及庄得比较好的人问话,问他们这杂稻是怎么的,有没有特别要注意的地方,并把他们的说辞用笔记了下来。

最后吴证将这些人的说辞一一对应,发现他们说的都差不多,这半年来他们也确实是这么的,证明他们并没有捣鬼。

这会他忍不住,嚅嚅地:“那块下田,原是天时由旱地改良而成的,比较贫瘠,经过半年的改良,比原先要好一些。”

言下之意,就是因为那块地力增加了,所以两季的产量才没像这块田一样差的那么远。

那么,在杜锦宁手里就产,到了他们手里就减产,这个责任由谁来负?今年风调雨顺,又有杜锦宁修建的田工程保障,他们想把锅甩给老天爷都不成。那么让庄上的一群庄稼汉来负责,是最明智的选择。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