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我亲爹是当朝首辅 第52节(2/3)

郑阁老的计划里没有沈聿,沈聿唯一的任务,就是在即将到来的变之中保住祁王。

“嚯,大丰收啊。”沈聿

但他不到申时就提前给荣贺下了课,转而去正殿向祁王告假。九九端,他也要“隆师”,带礼去郑阁老府上看望老师。

正院,老太太的院植以假山木,修竹百竿,中间用卵石铺设成曲径,幽静雅致,是江南民居的风格,怀铭明年秋闱,秋闱之后也要议亲,因此也分到了独立的小院儿,以备日后成婚之用。

好菜好酒,桌上的话题却有些沉重,京畿的旱灾仅仅过去两个月,中州、海岱两省多个州县又发灾,地方官员上书请旨赈灾,内阁不敢票拟,上呈御览。

好在谢彦开是个乐天派,为人豁达纯粹,学问又好,每遇祁王心情烦郁,都能开解一二。

吴琦的贪婪是人尽皆知的,类似这样的赈灾款,保守估计要被他刮去一半,再与下面层层分赃。祁王到了这个年纪,自然懂得至清则无鱼的理,可是吴家父把持朝政,将这池搅得浑浊的透不光,就太过分了。

寻声看去,只见他的好儿沈怀安被谢彦开扛在肩,挎着个小篮正在摘石榴,其他人显然没闲着,柿、冬枣在墙下摆了好几筐。

众人倒冷气,慌忙回,见是沈学士,纷纷站好行礼拜见。

祁王是真正的厚人,节义的忠臣,痛苦的孝。他的厚常被皇帝嫌弃,视为愚钝,难当大任。可他既难改秉,又无权政,这就令他更加痛苦。

曾繁升任国监祭酒,沈聿兼任司业,谢彦开代替曾繁接任王府讲官。

唯有沈聿执着酒杯不语,上个月底,都察院各省巡御史相继巡,郑阁老打磨多年的刀,已经悄悄的悬在了吴琦,只是吴琦敛财已经到了一癫狂的状态,并未察觉罢了。

祁王虽不喜郑阁老的为人,但他一向念下情,官场师生如父,倒也十分理解,神和悦的说:“应该的,沈师傅去罢。”

午后谢彦开先回翰林院,沈聿托他帮忙看着怀安,自己则留在王府给荣贺上课。

……

只见院里聚了好些个修撰、编修、待诏,连带这一科的庶吉士,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闲聊。

这一人事变动令祁王有些无所适从。为了避嫌,京官不能随意结亲王,曾繁一直是他最亲近和信任的师傅,一旦离开王府,就几乎不会再有什么走动了。

九月初九,重有隆师的习俗。祁王请沈聿、谢彦开及另外两位侍讲官员到祁王府,吃迎霜兔,饮酒。

祁王眉锁:“近几年是怎么了?旱涝灾祸频仍,莫非真的上天示警,除了臣?”

这些事并不需要沈聿过问,换言之,沈聿压也不擅长,过问不擅长的事叫指手画脚,他才不敢对妻指手画脚呢。

邹应棠、曾繁都不在,沈聿是真正掌事的二把手,见此场景怎能不生愠怒。

说起赈灾,祁王嘴角挂起一丝苦笑,一酒迅速饮下,喝得有些急,呛得直咳嗽。

沈聿劝:“殿下不必忧虑,国朝幅员辽阔,不可能都是风调雨顺的,要的是置得当,不至生灵涂炭、激起民变。”

他提襟跨过门槛,走院中,听到一串孩童清脆的笑声。

祁王也终于意识到沈师傅的注意力压不在自己满屋的赝品上,与之相也就自然多了。

沈聿抄手在门边站了好半天,居然没人发现他,怪尴尬的,只好重重的咳了一声。

大亓,万籁俱寂,风雨来。

孟公公忙为祁王拍背,众人也是一力规劝,忧愁伤,让他宽心一些。

沈聿遂乘轿回到翰林院接儿,一署堂,直接傻了

这是要嘛?聚众闹事吗?不想混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