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疼痛(2/2)

和“羞辱”近似的“”则是一比纯粹更加烈的宣情绪的行径,当然,在实践当中和羞辱经常现,从而能维持更持久的状态。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有些杀人犯杀完人之后就变成正常人了,比如说北大弑母的吴某某,被抓之后表现就是个正常人,但他杀人的时候显然就是于一极端的情绪宣状态,而在我看来,心理预是用相对柔和的行径调和人与现实环境冲突产生的情绪失衡。所以当有读者问我“自正不正常”的时候,我会认定除了可能因为曝光带来羞耻以外以及不健康自潜在的疾病风险以外,自百利而无一害,那是一非常柔和的用于情绪宣的方式。

像我们这样长期受到情绪淤积或者情绪透支困扰的人,通常会有一些隐蔽的、又或者公开的行径(基于依赖途径的成瘾行为),用于平衡内心的情绪从而保持“健康”,有趣的地方在于,这有利于内心“健康”的平衡往往又以异于常人的、变态的甚至是扭曲的形式表达,其中最极端的表达是自杀。

当然,自或者说更一步的对于情绪透支的人来说只会起到反作用,本来情绪已经透支了,不仅得不到补充还要继续宣去——所以因为职业、工作原因大量宣情绪、过度疲劳的人往往事上不尽人意。有趣的是,在一些另类的玩法,诸如“羞辱”类型玩法,补充的情绪大于宣的情绪,所以反而能唤醒,这也是为什么一些找不到觉的夫妇或情侣在面对换伴侣、绿帽、劈中能获得快,本质上情绪透支衍生的行径。

乐的方式宣情绪而不是痛苦,但如果观看一悲剧作品,那么在验主人翁惨痛经历的过程中同样能得到情绪上的宣

在情绪宣这件事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依赖途径——譬如我在情绪淤积状态下会依赖、自的方式宣情绪,于是我而会影响到我的生活、,这些也都很正常。

我曾因为学历自卑,自嘲“我是一个有学术价值的人”,也曾自嘲说“每个人都可以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成为研究生”。

虽然很多行径在世俗里是不德的、变态的、邪恶的乃至恐怖,但放到纯理层面去行径的剖析,更一步通过行径推导行为人和其所环境的冲突(这有类似语文里面的阅读理解),这个剖析和推导过程有一定价值。

如果说我真能有什么价值,大概是这理念。但就目前来说,它的实用价值在于我可以用它更好地取悦我的玩伴——这个价值已经足够了,我对此很满足。

不同的形式表达对应了不同的行径,也在侧面上反馈内心所受情绪困扰的类型,通过对行径的观察,能有针对行情绪的调节,缓解因为心理健康(是的,准确的说是心理追求情绪平衡得到健康状态)带来的现实困扰——这是我对于所谓的心理预的理解。事实上,人的内心一直在疗愈自己,也一直在朝着健康的方向努力平衡情绪。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