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吧?”
郭妍脸一板:“你才多大,这么大一笔钱小孩子可不能随便拿。”
宋熙文也马上站在妻子一边:“就是,几块钱的零花钱你想要倒好说,这么多钱肯定不行。”
“我不是要你们把钱给我,”宋轻予还是嬉皮笑脸的模样,“给我我也不敢要啊,我就是觉得,与其存银行里,倒不如买房。”
“买房?”夫妻俩一愣,“咱家又不是没房子住,买房子干嘛?”
宋家现在住的属于单位的福利分房,一直要好几年后,随着房改政策在厂里的落实,她们家才花了一千多块,把这套房子的产权彻底落实下来。
至少在那之前,宋家,包括绝大多数在厂里工作的职工,都是没有买房这个概念的。
如果没记错的话,这时候其实已经有了一定的房产买卖,只不过还没有形成规模,更重要的是,这时候的房子,真是便宜得不像话。
她依稀记得,应该就是这一两年,她妈一个远房亲戚在市里买了一套房子,两三百块钱一平方还嫌贵,说是因为买的是条件很好的商品房,所以多花了不少钱。
宋轻予印象最深的,是听那个亲戚说过,要不是她孩子一定要选商品房,她倒更愿意买那种临街的小房子,条件虽然差一点,但胜在便宜,一套商品房,都能买好几套那种房子了。
宋轻予记得那个亲戚买房子花了1万多块钱,这不也就意味着,家里这笔闲钱,正好能买一套那种街边的小房子了?
那种老破小现在别人不喜欢,但是若干年后,价格可同样不便宜。
再说了,还有拆迁呢,这种独门独户的屋子,要是真能碰上拆迁,又是一笔大钱。
她唯一不确定的是那种房子有没有明确的产权,适不适合买卖,不过她爸本来就是干销售的,打听这些事情,应该也很简单。
听说女儿想买房子,还想买街边那种小破楼,夫妻两个都一脸疑惑,不知道女儿究竟打的什么算盘。
宋轻予装作一脸轻松的模样:“我前几天看报纸的时候,看到专家说未来房屋商品化很有可能是个大趋势,一旦进一步城市化,房子肯定会涨价,咱家反正有这个闲钱,买一套放着,以后说不定能升值呢。”
这年代专家还没有变成砖家,从报纸上看来的信息,也总比一个刚毕业的初中小姑娘的空口白话可信得多。
至少这句话一说出来,宋熙文和郭妍的神情就显得认真了不少。
但是仔细琢磨了一遍,郭妍还是摇头:“现在哪个单位没有福利分房呢,谁乐意掏自己的钱买房啊,我是觉得那专家不靠谱。”
宋熙文倒是往深里想了一层:“你娘家那个亲戚不是年前刚从县里搬到市里吗,就是花了1万多买商品房的那个,我倒觉得那个专家说的有可能,毕竟咱们国家农村还有这么多人,哪怕五分之一的进到城里,城里的房子就该不够卖了。”
敢情宋轻予记忆里那亲戚已经买好房了,也刚好和今天的话题碰上了。
郭妍还是不以为然:“农民好好在家种地,进城干什么?你们俩呀,就是想得太多,最容易被专家给忽悠了。”
宋熙文拍了板:“明儿我先去打听打听,要是真有合适地段合适价位的再说,就算价格涨不起来也没关系,以后就给咱们女儿当陪嫁,一套房子,这可比首饰电器什么的气派多了,咱们女儿以后在婆家也能挺得起腰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