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朋友,“关心”是很理所当然的事,也就是说,普通、常见的“关心”并不够吗?
那这种特殊是……很少见的“特殊”吗?(1)
当然,从“关心”这个词本身出发,普通常见的疾病或缺陷当然也值得医生多强调“关心”,但又是什么“普通常见”的疾病或缺陷,又会让医生宁愿帮助病人一起隐瞒也不直说呢。以普遍理性而论,让别人清楚真相,才有利于别人更好地行动。毕竟在医生的视角里,眼前的家伙是患者的朋友,不仅送他来医院,还帮他缴费、在病房外等待,还是相识多年,跟父辈也熟,理论上应当是值得放心的。
所以这份隐瞒,并不是出于对身份的怀疑,不是出于不放心的“保护”。
又要求关心,又刻意隐瞒实情,这很矛盾。还又嘱咐如果患者不愿意说,那就不要多问。
连“好朋友”都要隐瞒吗?
还是说,是不得不隐瞒?
所以,这个“身体特殊”莫不是会让当事人难以启齿的特殊?甚至可能是绝不能说出口的特殊,因此才强调不要逼问。
“我的女儿是正常人”。
“我家女儿不是怪物”。
言外之意,是“你不是正常人,你是怪物”。
「怪物」……(2)
“年轻的一男一女,也很有可能是在交往哟。就假设二人是情侣吧,女方的父母一点都不希望男方继续纠缠,那这个‘不同’可能是体现在情侣之间的——哦,会是特殊性癖吗?还是类似艾滋之类的问题?”
“年轻人全然心向着他,可两位老一辈的人都表现出了抵触,若是从这方面思考,那也不排除是思想观念碰撞的可能性。”
“那什么个人习惯会让家长那么坚决?什么兴趣爱好会让家长那么抵触?什么特殊顽疾不让人多一份包容,反而深感害怕?”
他还没有苏醒,医生怎么可能知道他有什么特殊的习惯、爱好、性癖。作为医生,能检查出的只能是身体上的问题,倘若当真是特殊疾病或缺陷,那这是一种会令老一辈的人避之不及的疾病或缺陷。
……「为世俗所不容的“不同”」吗。(3)
但是年轻的女孩并不因这种“特殊”而趋利避害。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所强调的人类最低级的两种需求是生理需求与安全需求,最最起码,要不损害到这两种需求,一个人才值得别人放下心来,人与人的进一步发展才能具备基本前提。
也就是说,他的“特殊”不会对别人造成伤害,或者只有满足了特定条件才会影响他人,平日交往倒可放心,比如胡桃提过的艾滋病。那女孩的父母所担惊受怕的,并不是他会对自己的女儿的身体安全造成危害。(4)
还有,什么,其他的提示吗……
话说,那个男孩——”
叮铃铃。
“——的名字,是‘魈’——”
“嗯?”
“——对吧?”
“而除此之外,倘若并不忽视那位回应了‘魈’且眼睛‘一模一样’的人,钟离,你又会继续想到哪一步呢?”
再从这句话落脚吧,承认它的可能性。
很显然,胡桃的意思是,「不排除这位女顾客跟那个男孩有关系,因为她的行为举止完全奇怪到欲盖弥彰」。
戴着帽子、口罩,身上长裙从肩膀盖到脚踝,将全身都遮得严严实实,以至于旁人根本看不见她的脸。
倘若,当真,往最离谱、最夸张、最荒谬的方向去思考,假设,假设那位落荒而逃的女客人跟他是……
同一个人的话,那,可能是什么情况……?
男性装扮成女性,或者女性装扮成男性,从兴趣到生理可有三种情况:异装癖(兴趣爱好);性别认知障碍(心理疾病);双性人(性器官缺陷)。那时候女顾客所意外发出的“嗯”太过短暂,以至于钟离没能注意到更多细节,所以现在也回忆不起究竟是男声还是女声。不过就算是女声,可能真的是女孩子,也可能是伪音。
前面已经分析过了,所以“女装癖”这一可能已经被划去;性别认知障碍的情况则实在模糊,因为很遗憾钟离并不是医生,对这方面真的没有更多的了解了;但是一定能确定,最后一种,是绝绝对对能通过检查而检查出来的“身体不同”。
不,这个思考的方向还是太离谱了。以普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