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分卷阅读78(2/2)

这些也就罢了,怪只怪自己不好好学习。可回顾原主的一生,那至关重要的一环:去县城中的戏园捧戏,便是董博彦带着他去的。明知李言意志力薄弱,还哪里薄弱撩哪里,什么赌钱喽,在酒桌上让他当冤大,无一没有董博彦的影。在模糊的印象中,这个董博彦因为比李言贴心又聪明,是以很得姑姑也就是董氏的信任,在县城里投的绸缎庄,在村里收佃钱等一些事宜,也会让他参与。

因为在李蒙堂老古板的印象中,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只有读书是正事,不外面怎么变了天,生意收租这些赚钱的行当全都是辅助,所以从来不允许李言接。久而久之,董博彦也就和绸缎庄的掌柜,以及底下的一些佃农混得很熟了。

若真是个善良忠厚的亲戚也就罢了,横竖李家人丁单薄,多一张吃饭的嘴也没什么。可偏偏李言发现这个表哥,并不单单是人们中看到的那样。他当着母亲面时,就会对他这个表弟特别友;父亲来问功课时,他便在李言回答得驴不在嘴时,站来显示自己的勤奋刻苦,当李蒙堂怒骂李言是个不成的兔崽,董博彦便总是好言相劝,说“表弟最近真的已经很用功了,字也有了步”,然后李蒙堂就会冲过去看他的字或者文章,总之哪壶不开提哪壶。

李言,四喜惊慌失措地转去倒,李言在四喜的帮扶下,勉撑了起来,后背像被撒了辣椒面

一旁正在绞帕的四喜发现他睁后,惊喜地叫了起来,“言少爷您醒啦!谢天谢地,老爷夫人都担心坏了!您渴不渴,我给您拿!”

“希望您醒来后,能好好听听老爷和夫人的话,别再让他们担心了。”

原主的这次挨打,源于家中一个叫董博彦的人。这个姓董的,乃是董氏一个侄儿,兵荒的年月,父母双亡,无奈投奔了乡下姑姑家。和李言正相反,董博彦待人接彬彬有礼,读书勤奋刻苦,平日里在李言在外惹是生非时,他就在家中宽姑父姑母。如此一来,家中竟是无一人不夸董博彦的好,更加衬得他这个亲儿不是个东西。

李言眨了眨睛,看来想当个“好孩”并不容易啊。

,哪里受得了这个罪?”

现在想起来那历历在目的情景,四喜还忍不住哆嗦了一下。

李言私心里判断着,这个叫“四喜”的小丫,倒是个忠心又实在的。自己现在躺在床上,浑上下酸痛,尤其是后背,火辣辣地疼。

后来李蒙堂去世,家中没了能的男,李言虽浪了,但也只知在外面的学堂好好读书。家中为了供他上学,卖一些田地、房契、转让绸缎庄之类,母亲和媳妇两个女之辈也不好面,都是让董博彦去的。现在想想,真是卖了很少的银回母亲手中。跟母亲说时,只说是兵荒不好卖,董氏也没有多想。

昨儿个大夫来瞧的时候,她也在一旁伺候,那后背都被打开了。回想动家法时候的情形,还真是骇人,任凭夫人和大小怎么求情,老爷都持要动手。表少爷也拖着病挣扎着跑了过来,对着老爷又是下跪又是替言少爷歉求饶。结果表少爷不来还好,来了之后老爷却更加动气了,打少爷打得是一下更比一下狠。直到少爷昏过去了才作罢。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