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叫什么?”厉书铎如视线受制一般,直盯着上官明。
那男孩,便是年仅八岁的厉长安。
一室寂静,皆因厉书铎一见他容颜,便了惊痛
加的神
,似悦还怒,既喜又悲。
“上官明?好,好名字。”厉书铎稳住心神,又问,“今年多大了?”
“……明儿。”一时之间,上官明还未反应过来对方是谁,竟不知害怕,对答从容,还忘了敬语。
居小渊,正是薨于六年前。居小渊遗言“待日月复同升”,世间只有厉书铎一人知。
上官明在太医署并未久留,不过数月之后,他正于署中誊抄药方,忽见一年龄相仿、周华丽的男孩闯
,手里握着不知从何折来的鲜
。男孩一见到他便挪不开步,还将鲜
别在他衣襟之上。上官明知
,这般穿着的男孩,必定是个主
,他还未来得及行礼,那男孩便牵起他的手。
上官明全程垂着脑袋,该跪时便跪下,该起时便起来,只见到一双双鞋在自己
前川
不息,来者何人,是何面貌,他一概不关心。那男孩竟也始终没有松手,直到一把沉稳声音传来,说了句上官明已然忘却了内容的话,但他清楚记得,话中有全天下只一人允许使用的自称。
很快,大批人赶到,呼喊着“小殿下”“小祖宗”云云,要将男孩带走。那男孩却死死拖着上官明不放,
人们又不敢随意打骂,只好任他牵着上官明,将两人一同带到了飞霜殿。
太学府后,上官明与厉长安朝夕相
,两小无猜,自然而然便互生情愫。厉长安对上官明照顾有加,不止从不用
份欺压他,甚至将他捧在心尖上,待他如珠如宝,不许任何人对他不敬。为了上官明,他和其他公
哥儿打架都打了好几回,包括他的皇长
大哥。此外,厉长安从不吝啬
语甜言,日日在上官明耳边叨念,明儿是何等风华绝代之人,他对明儿一见倾心,太医署的那朵
儿便是证明,还有什么非明儿不娶,非明儿不
……
“……怎会如此?”厉书铎大为惊讶,脆伸手将他拉了起来,揽
怀中,细细端详着他的面容。
亲仍在掖为仆,但一日不得厉书铎赦免,他便一日不能与家人团聚。
“上官家世代为官,是书香门第,你是上官家儿,那多半是读过书的。”顷刻间,厉书铎心中已有定夺,“朕的小儿
边还缺一伴读,你可愿意
太学府,一同研习圣贤经典?”
厉书铎顿觉难以置信,“明儿?你的名字,就叫明儿?告诉朕,这’明’字,如何写成?”
上官明不闪不躲,任厉书铎看了个完全,期间规矩垂目,不作声响,极其乖巧。不知是否厉书铎先为主,他总觉得上官明的气质越看越像居小渊,温文尔雅,不卑不亢,娟秀清丽,不加浮华。
上官明醒悟过来,伏地行礼,“回禀陛下,’明’字写作一日一月,日月同升,上官明。”
作为报答,上官明愿意为厉长安任何事,包括献
自己的
。这指的不仅是一刻
愉,更有从长计议的铺路与成全。他愿意安常守分,充当长安
主东
的幕僚军师,也愿意为了让长安受
,去谄媚帝王,侍奉君侧。
不论是在太医署还是太学府,因着罪臣之份,上官明没少受冷
欺晦。多年下来,哪怕其他王公贵族们明面上对他以礼相待,但上官明时刻记着自己父母的下场,对任何人都不敢掉以轻心。只有厉长安,从第一日起,便对他一腔赤诚,不计回报,永远忠实,永远优待。
“回陛下,今年六岁。”
但上官明无力抵抗圣旨,若厉书铎非要他放弃厉长安,他无法违背,只能睁睁看着厉长安两次迎娶他人,与
份更为尊贵的贵族公
小
,日夜相对,生儿育女。
心有不甘的上官明,怀抱满腹不安,逐渐剑走偏锋。
上官明双立即亮起,纯真
眸中清明无影,“愿意!谢陛下!”
厉书铎心一动,略显宽颜。在后
站了许久的男孩,恃着被皇帝话语提及,
捺不住冲上前来,再次牵起上官明的手,拉着他跑
了御
园。厉书铎看着两个孩童远去,毫不介怀,满心安
。
男孩这才松了手,上官明惊慌失措地抬,迎面而来的,是绣在袍上的五爪金龙。
待今时今日,他已泥足陷,挣扎在厉家内外,如海上枯木,时沉时浮,不知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