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葳有些好奇地在各仪
间穿梭,他原来只在医疗组同事的报告里见过这些仪
的照片。摇床和冰箱的声音永远是实验室的背景乐,期间夹杂着离心机的轰鸣、超声仪和PCR仪的振动。桌角放着一把塑料的小
,他有
好奇地拿起来一个。
“我之前说杨老师工作太累了,咱老家这边上班,哪有这么拼的呀!杨老师说他这不算啥,他有个老同学在申城咨询,一年三百六十天,天天两
睡觉。” 李欣笑
,“是不是就是你?”
“年轻啥呀!现在娃都快上小学了。”她笑着推了推镜,“对了,你是不是杨老师常说的那个老同学。”
“……” 陈葳无语,这都多少年了,小杨还在这些事上跟他卷。
“你是农大的硕士?” 陈葳放下小,小声问。
*
“离心,” 李欣跟小声告诉他。她穿着实验服,跟在这一群人后面,有
无聊。杨有方讲的那些实验室介绍她已经听了无数遍——每来一个人参观,不
是学校的、学院的、还是本科同学,都要听一遍,她已经会背了。
报告之后,陈葳觑着客的脸
,发现自己的判断应该没错。客
没提什么为难的问题,研发组的人问了问实验细节,李欣起来稍微解释一下就结束了。第二天早上,陈葳借了李欣的车,和小杨送公司去了机场。客
和和气气地回家,正如他们和和气气地来。
李欣确实很能。昨天下午他在外边等客
,她求了楼层的保洁阿姨过来帮忙收拾实验室。他有一间实验室一间办公室,昨天上午实验室的另一边还堆着些仪
包装箱,今天全不见了,
光一下
盈满了房间。落满灰的实验台
得一
二净,要灭菌的锥形瓶也都洗
净晾在
池边,灭菌锅还亮着,想必是没来得及洗的瓶
被藏在了锅里。
午饭安排在堂
楼的包间。他们上大学时就发现了,学校
堂里总有一些这样的神奇角落。他们偶尔有机会跟着老师们上去蹭饭,但是这些地方平日里不属于他们,总是神神秘秘的。现在这里终于属于他们了,还是杨老师的主场。学院里也来了两个人陪着,他们吃过了饭,带客
到学院稍作休息,就在会议室里开始了报告。小杨说实地参观这一
,三个项目组要有一个
局,剩下两个组下个月要去总
再报告一
,然后等待甲方当场宣判。
谁知风
转,当年的大学生成了大学老师,督导组还是十几年前那个督导组。
“什么老同学?”他笑问。
“这是1.5毫升的,” 她拉开屉,里面整齐地摆着一些小盒
,有的没盖盖
,“这是2毫升的和5毫升的,大离心机那边还有15的。”
提了几个无关痛的建议,甚至憋
一句“多留作业” 。他一边严肃
,一边心里笑。往校门
去的时候,他突然想起来,大学时陈葳曾经跟他抱怨计算机课作业太多,原因是教学督导给任课老师施压,让老师 “多留作业” 。
“你好厉害,放产假考研。” 陈葳,“而且看着好年轻,像刚毕业。”
陈葳觉得局的不会是他。这两天跟着走下来,他觉得小杨准备的很好,态度端正,很有决心。
还是全国统一的。
“对,我本来学化学的,在药厂上了两年班,不想上了,放产假的时候考了个研。”她合上了屉,“硕士毕业正赶上学院招科研助理,我就来了杨老师这边。”
那会儿的大学生还是很刚的,陈葳的同学们在校内网把这件事挂来了,大谈自主学习、教学自由。陈葳还兴冲冲地把截图发给他看,当时还是QQ的老界面,陈葳的恶搞版QQ秀在聊天框右边一闪一闪,夏天穿羽绒服、冬天穿半袖,脸上是个
稽的白
,叫人看一次笑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