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五百四十二章 生老病死时至则行(2/3)

整个大明朝,现如今只有金濂敢跟皇帝拍桌和内帑之间,见面就吵架,已经成为了大明的常态,朝中的人见怪不怪。

朱祁钰来到了官邸,见到了金濂。

“金尚书,你那个同乡沈翼比之张凤如何?”朱祁钰问起了金濂的后事。

朱祁钰了一丝笑容说:“朕知,你已经尽力了,太医院也尽力了。好了,朕今天去看看金尚书。”

朱祁钰收起了金濂的奏疏,放到了袖里,极为认真的说:“好了,里的事儿,都给张凤便是,不要忧心了,养好,朕还等着你再跟朕吵架,养好病再说。”

这些日,金濂已经不能上朝了,事都给了左侍郎张凤,无论张凤能力如何,朱祁钰对他是否满意,都只能是他了。

对于钞法和钱法,于谦自始至终态度都是,陛下用钞法可行,用钱法亦可行,于少保总是觉得陛下在钞法和钱法之事上,过于谨慎了。

金濂的沐伯是军功换来的。

金濂是沐伯,朱祁钰早就赐给了他,这是大明朝给金濂一生的评价。

“嘿,这是多大面?臣知足了。”

冉思娘这话说的意思是就这几天了。

既往不咎,过往不补,若是陛下补俸,那就得追查所有百官在正统年间的所有过错。

“臣知陛下民之心切切,这钞法咱大明暂时不合适,但是倭国这些地方用钞法,也可以试着推行一下,看看效果。”

金濂躺在病榻之上,对大明钱荒之事,依旧是念念不忘。

赖了将近一个时辰的床,才颇为慵懒的喊他的夫君去用早膳。

金濂接着说:“臣也是一只脚跨了鬼门关,有些话,若是陛下觉得说的不对,就当是胡言语了,这钱荒解决之法,还是得钞法。”

这个为大明朝奉献所有血和汗的老人,不像胡濙那般会养生,多年奔波,落下了一病,老胃病虽然已经痊愈,但是已然是天人五衰,各个官都几近衰竭。

宵衣旰铁砚磨穿,雪窗萤火坐整书编,金濂寒窗苦读,永乐十五年中举人,永乐十六年中士,为官四十余载,历仕五朝,在宁夏跟着宁侯陈懋平定过匪,和瓦剌人兵戎相见。

理财非濂不可,是当初京官推介金濂从刑尚书转至尚书的理由。

定俸禄是应该的,但是补俸却不应该。

朱祁钰并不计较金濂和他意见相左,因为目的都是相同的,都是为了让大明更好。

“陛下,恕臣失礼,病榻之上,无法行礼了。”

金濂的病已经生生的拖了一年有余,这胃病虽然是好了,可是也就是拖了些时日罢了。

但是有前车之鉴,陛下愿意慢一,于谦也没有反对。

宝源局归工所有,宝钞局归所有,这印钞的事儿,是的职责,可是却被宝源局霸占着,也是竭尽所能,可大明的国情,并不适合大肆推行钞法。

风烛残年的老人,半靠在床栏之上,看到陛下走了来,想要完全坐起来,却是几次尝试都无力坐起。

金濂这个人就是如此,有一说一,当初皇帝要给百官定俸禄,补发景泰四年的俸禄,金濂就着皇帝,着皇帝不能补俸。

“朕知了,朕会在倭国试着推行下钞法,试试看,待到钞法成熟再在大明境内试用,朕心里都有数。”

当时国事风雨飘摇,金濂也是临危受命,和于谦合缜密,当之无愧的社稷功臣,不负众望。

“臣这,臣清楚,就这些天了。”金濂却是颇为洒脱,表情颇为轻松的说:“臣官至尚书,得封伯爵,这临到了儿,走的时候,各尚书、阁老、都察院都得来送臣。”



金濂从床了一本奏疏,哆哆嗦嗦的递给了皇帝,笑着说:“陛下,臣写了本奏疏,主要就是各官厂的工匠劳动报酬调整的事儿,臣思来想去,这钱省不得。”

“金尚书的病,什么时候?”朱祁钰用过早膳之后,前往御书房之前,略显沉重的问

这就了。

“要说遗憾,臣就是觉得临到走了,还是没看到大明钱荒解决之,意难平啊。”

金濂的家极为普通,真正的寒门弟,父母都是普通的百姓。

冉思娘犹豫了下,略微有些无奈的说:“陛下,生老病死,时至则行。”

朱祁钰坐到了金濂面前,摇:“无碍。”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