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四百六十二章 平静的二月(2/2)

“这……”

朱浩笑着问

但张景明的离世,的确让袁宗皋成为了王府上下唯一的大家,朝廷几时会委派新的长史前来难说,袁宗皋不怕新来的长史,就怕唐寅被提到长史位上,毕竟唐寅有举人功名,还在王府中有极的声望,尤其王府仪卫司上下对唐寅可说推崇备至。

苏熙贵不知该如何接茬。

……

现在没走,也就是在等一个结果,如朱浩跟他推演的那般,若是今年到年中时皇帝的病情还没有确切消息,或者说痊愈,他一定会归乡,绝不贪恋王府开的一个月十两银的束脩。

二人谈的不过是人之常情,张太后以及杨廷和等文官发现皇帝不受自己掌控,朱厚照一天没死,江彬的地位就不会动摇的情况下,为防止江彬利用朱厚照的病情或是生死文章,最好办法就是以怀柔的方式对其行安抚,让江彬觉得朝中人拿自己没办法,必须要讨好他,甚至连太后有涉及皇帝病情的事都要问其意见。

到了二月。

若皇帝稍微好转一,自然会面,以平息世人非议,既然一直隐藏不,还得如此剑弩张,只能认为皇帝大限将至,一旦皇帝死了,兴王府真龙,朱浩和苏熙贵都将是受益人。

久而久之江彬就会懈怠,甚至心生傲慢,觉得大明离了他不行。

皇帝在耕藉时吐血,随后送回去养病,后面看起来好像并无大碍,只是听闻有不少番僧和豹房,此时皇帝不在皇大内,病况连张太后都不完全知晓,文官也全靠太医前去打探。

“……听说最初几名太医还能自由豹房,后来只有特定的时间,才能前去问诊,是否能见到圣上本人都难说。官员中有传言,说是陛下或已……遭遇不测,只是有人秘而不宣罢了……”

……

反正他夫在南京尚书任上日过得很滋,皇帝北归,大军的养护问题没了,反而因为南京山皇帝远,黄瓒一个人便足以撑起南大旗,现在不是谁都说黄瓒能力突简直是世间名臣表率,黄瓒已在琢磨如何才能晋中枢,位居堂。

息逝去,辛劳一辈还不让人站好人生最后一班岗?

江彬所的位置,注定听不好言相劝。

“中官?也不尽然,除了中官,还有平虏伯……其实跟中官也无甚区别。”苏熙贵想了想,矛盾大差不差。

京城局势一切如常。

朱浩同意苏熙贵所言。

现在江彬对皇帝病情的封锁,不正好说明江彬跟文官间矛盾重重,江彬想在皇帝病逝之后,依然能掌控全局?

可一旦皇帝真死了,那他的末日就将到来,只看江彬是否能意识到这一层。

“那现在的矛盾,就是文官跟中官的矛盾咯?”

“那就看大事几时发生了……若真临近的话……小当家的,看来您这筹谋日久,终于要迎来开结果的一天了。”

可说一语中的。

苏熙贵一如既往对皇帝的病情非常关心,没有消息时就来缠朱浩。

苏熙贵:“就是要麻痹平虏伯嘛……这为是为大事发生后,以雷霆万钧之势将其一举成擒……呵呵。”

“那这矛盾,该如何化解?”苏熙贵请示般问

换作局外人,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江彬现在的确很危险,或是说其必须要准备好发动一场政变,才有可能挽回颓势,但江彬一直觉得自己大权独揽,东厂、锦衣卫和京营都在其掌控中,胜券在握。估计他自己意识不到这一层,边那帮人估计也不会说那些“危险”“小心”之类的丧气话。

唐寅跟袁宗皋说萌生退意,并不是找说辞,是他真的有此等想法。

“苏东主,你就看着吧,如今朝中那位首辅,会把事得非常圆周到,未来一个月时间内,他定会安抚住陛下边近臣,让他们觉得即便有大事发生,他们的份地位也不会发生改变,连江彬也只是被调回西北继续为将,荣华富贵一生。此时太后也会下懿旨,频繁召江彬前去闱问话,以示安抚。”

唐寅看着袁宗皋的背影,想到离别时连句告辞的话都没有,心不由凉了半截:“或许当年,王府就是个错误,好在认识了朱浩,还有孟载、鹤林他们,老兴王对我也算恩遇有加,即便小王不能登基,人生也算了无遗憾。”

朱浩摇反问:“为何要化解?”

朱浩说他的看法。

苏熙贵现在虽然不知皇帝病情如何,但料想不会好到哪儿去。

此时唐寅说要走,对袁宗皋来说再好不过。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