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百一十章 巨浪滔天(2/2)

闹啥呢?

我们都还没下笔呢,这小已经卷了?

开玩笑!

“这位小官人,您莫要着急,不会的话可以仔细思量一番……”

皇帝和那些佞会想,好你个邝洋名,这个拍得我们很舒服,不错不错,要好好重用你,让你来跟我们一起享受这盛世王朝,跟我们一起掌权。

有衙差过来劝说。

不是没才学,而是不懂得揣人情世故,很多当官的也是这样……你不能掌控别人的行为,就要揣他的想法,对症下药。

这小在胡说八什么?

朱浩把两篇文章写到草稿纸上,写完休息时心想这会儿唐寅差不多该接到王守仁了吧?

谁信?

正如唐寅所猜测的那般,朱浩要完成两篇府试文章,本用不了一上午。

题目的前半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

这一唐寅很清楚,所以才对朱浩信任有加。

调到周围的考生几乎要吐血!

大概接受过系统儒家学说熏陶的官员都喜研究别人喜好,而儒家社会的人情事故就是这么来的。

不过将来平宁王,我倒是可以谋划策,或可与其成为忘年

“是啊,我今天有事,今儿上午赣南巡抚王中丞到安陆来,我要陪同陆先生一起前去迎接,这不赶把考题完好去赴约……就这样吧。”

唐寅对朱浩的才学没有完整而系统的认识,但有一他很清楚,那就是朱浩的平应付安陆府试简直是“杀刀”。

朱浩想到州衙在剿匪事上前后不一的态度,还有那晚剿匪战事取得重大展时,急着来抢夺功劳,说明邝洋名是个急功近利之人,听不劝诫。

尤其是考生。

之前那个在朱浩面前低的衙差目又现了,一刀柄拍在说话衙差的上:“说什么混话?这位少爷乃是本县县试案首,已是秀才老爷,人家没才学能坐在这儿?秀才公,您完成了?”

这也是科举考试中很多人一直郁郁不得志的原因。

朱浩发现自己正在变成曾经讨厌的人……可问题是,你这个社会,没有权力和地位去改变一切,能怎样呢?

把四书学完了,我就可以从中了解到一个人的格和其政治主张,再反推他喜听什么,格怎样,再便是如何去迎合……

两个小时写拢共八百字的作文很难吗?

就比如说邝洋名题的方向,若是你不能很好地掌握,谁明白他现在意气风发,完全听不去劝?

如果自己趁早去,便能见到当世另外一名旷世奇人王明,也是古汉语专业师生都想会上一会的当世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军事家,这位祭祀孔庙的方家比起唐寅来更让人期待。

特么是在侮辱我一个有两世知识储备的文学博士?

……

所以朱浩在两篇文章中,没必要去规劝一个中只有权力,中庸守旧又没有太大本事的庸碌官员。

当然,揣题人心理也是朱浩学问的一分。

朱浩发现,自己参加了邝洋名主持的两次科举考试,见到他的四四书文题目,就几乎把这个人参透了。

反正我不信!

朱浩非常调。

……

若有人攻讦说邝洋名其实是在说大明将亡?

朱浩不由想到劝袁汝霖的那番话,觉得那也是对自己说的,有时候研究人心,不是自己喜,而是要以此来获得改变时代的机会……

巡抚中丞到本县来,他说要前去迎接?

鬼才知小考会整什么幺蛾来!

那你就是异类,必将被时代洪淘汰!

这大概就是古人传的“半论语治天下”的由来。

如果论述方向错了,写文章把他急了,你什么才华,文章写得怎样,直接把你刷下来没商量。

……

得怎么这么离谱呢?

想到这里……

……

就算皇帝再胡闹,大明有外患,可在皇帝和那些里能看到这些?他们只能看到国家好的一面,从来不会去思考这个国家要是亡了会怎样……

当朱浩举手表明要卷时,把周围的衙差和考生给惊到了。

不随波逐

只是王守仁肯定不会像唐寅那样被他掌控,谁让王守仁是朝中重臣,份和地位都不是他能拿的?

可朱浩却怕沟里翻船。

什么藏锋、低调,朱浩才不用去,三下五除二就把草稿纸上的文章誊录到卷纸上,此时距离府试开考不到一个时辰。

迹象表明,邝洋名不但在科举题上是个手,琢磨人心方面更是个手。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