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四百二十六章 改革要狠(2/2)

孙新则忙匍匐在地,回了一句。

可他毕竟也与皇族中人相了这么多年,潞王也常对他献殷勤,着谦恭之事,所以他要是决定大义灭亲,也是需要一番思想斗争的。

但可以明确的是,潞王的确是个贪婪的,历史上就藩后还大肆兼并盐田和粮田,私设税关,每年银就也达两百万两,甚至将自己的陵墓也照着皇帝规格造,而因为历史上的万历皇帝很纵容自己这位弟弟,也就没这些。

“退下吧。”

孙新忙谢了恩,然后惴惴不安地退了下去。

皇帝要不要改革成功,最终还是得看,敢不敢变成连兄弟女犯法都敢严惩不贷。

而如今的朱翊钧自然没有打算纵容他,便一开始就在其大婚时,从了申时行、徐学谟等执政公卿之谏言,限制了潞王大婚的销。

(本章完)

他已经通过张鲸的密报得知,有不满朝廷的士大夫已经打算策动宗亲权贵来推动寺田免税银的制度现,以间接实现豪贵之家田地不缴纳税银的目的。

就像现在,对朝政不满的许多地方士绅很聪明,知,也知怂恿权贵影响帝心,而影响国策。

因为朱翊钧没有表态,他也就有些担心朱翊钧责他离间兄弟。

朱翊钧只说了这么一句。

特别是潞王。

朱翊钧不是真的只知听执政们的话,是故意借着首辅申时行、礼尚书徐学谟的拒绝潞王大婚的不合理请求,为的就是把潞王大婚的费控制了合理范围内,而不是像原历史上一样,潞王大婚银就达十万两,加冠礼银更是费六十万两,据史载,比天朱翊钧自己大婚和加冠还许多倍。

也正因为此,历史上雍正为了他的清王朝改革时也不得不最终要对自己兄弟侄下手,而且是下狠手,因为现实就是如此,改到最后,最大的阻碍就是兄弟侄。

当然,人的本也是不愿恶于边人。

不过,朱翊钧知他是必须要对一些皇亲大义灭亲的。

要知,哪怕是后世,许多人连拒绝陌生人都很难,何况是让皇帝拒绝自己叔伯舅姑。

朱翊钧则在孙新离开后继续沉思起来。

因为他不得不承认,潞王和历史上一样,是个贪得无厌的,已经不止一次嫌自己大婚之礼用银不够多,更是因此对当朝执政多有埋怨,乃至也怨他这个兄长太听执政们的话。

之所以比朱翊钧自己,自然是因为朱翊钧加冠和大婚时,张居正还在,历史上的皇室还不敢钱。

而朱翊钧因此不得不承认,任何一个王朝要想良发展,最大的问题最终还是源自于皇帝敢不敢大义灭亲,敢不敢对自己的亲戚动手,敢不敢到成为真正的孤家寡人。

朱翊钧未再说什么,只起走到殿外,看着浩瀚星河,任夏日的晚风拂面,将他的长袖得隆起如帆。

“皇爷恕罪!婢只是如实禀告,不敢有中伤潞王殿下之心。”

如同官员要到铁面无私,必定要断绝亲友靠自己以权谋私,不惜落得个不近人情的名声外一样。

大明历史上也发生过,皇亲外戚大肆要求皇帝赐田,如果碰到皇帝格弱一些的,会直接圈民田为自己庄田,迫民为自己庄佃农,然后再上疏迫皇帝同意,重视亲情或者说格懦弱的皇帝会因为“生米已经煮成熟饭”则往往会答应。

但好在朱翊钧是穿越者,这让他心里压力少了许多。

当然。

毕竟在家天下的社会,和皇帝的关系远近,决定了其夺占天下利益多寡,而和皇帝关系越近,自然侵吞国帑民膏也就更多,也就更容易破坏社稷稳定,也会成为最终最敢挑战国家大政的人。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