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百一十六章 议论军机(2/2)

方逢时说着就看向俞大猷、江一麟、金学曾等人:

俞大猷这时说:“这么说来,就不只是西南要改土归,是西北蒙古和东北女真都得该土归!”

“总之,改土归能不能行,就在于看朝廷是否有足够的国帑去这事!”

“所以,朝廷最好还是尽屠其族,或者教化其族,也与西南一样,改土归,否则,难免将来再成患。”

接着,曾任过辽东巡的叶梦熊则:“辽东女真最应堤防的当属建州女真!不过王杲已死,建州势弱,如今倒也无碍。”

金学曾这时突然问了一句。

lq.

“可现在蒙古顺服,那是因为我方兵,而一旦承平日久,我方官兵渐惰,则蒙古必再掳掠,而不肯以贸易取利。”

“诸位且议议吧,议个结果来,就以枢密院名义上一份题本给陛下,向陛下奏明枢密院关于接下来国朝戎政之方略布局的建言,而请圣裁。”

“只是,难免女真将来会同蒙古俺答有板仓一样,而有自己的佃农,而不再只是能掳掠,而能组建重兵,扩土募兵。”

“但西南山险族杂,故将来要顺利应对大战,当以夷对夷!”….“此时也应先大量教化当地生夷,使汉化之熟夷更多,如此可以编熟夷为官军,而对付土司兵,必能事半功倍!”

方逢时此时提来,也算是目光长远。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如今,枢密院既然设立,就得弥补这一弊病,为天下戎政先提方略,以作为督抚理边事之纲。”

“胡夷素来是畏威而不怀德,所以将来还是少不了一场大仗,也少不了要收复河,而断敌之基的。”

“或者屠尽他们,虽有违仁,但要想杀尽,也是很费军饷的,而不比只是平。”

辽东女真之患?”

要知,大明历史上就是因为没能一直解决河一事,乃至万历初期国力盛时也没收复河,使得在万历中期,河一带又发生了战事。

方逢时说后,江一麟就:“西南若改土归,最当警惕的便是杨氏、安氏、奢氏这三家土司。”

“改土归最难的不是怕土酋们造反,最难的是要拿钱粮去招抚被土酋统御的番民,还要钱粮去教化他们;”

“为什么不先渡海平倭,以增财源?”

自夏言与曾铣因提收复河之议而被诛杀后,已经没有大臣敢再提收复河

而如今,方逢时敢提来,且还是在河一带的蒙古诸已经因为俺答和贡而不再袭扰边镇时,就足以说明其本人的确在军事战略上的布局是有魄力的,乃至不惜再提收复河一事。

方逢时说着就:“首先,以本堂之见,河现在不宜谈恢复之事,主要是和贡未久,西北还未生,寻不到契机,只能先利用下和贡的机会,慢慢教化,安锦衣卫细作,以备将来。”

方逢时听后首:“俞老将军所言乃老成谋国之言,比我等文臣还要明白,如今是得想想先改土归哪里比较好。”

枫渡清江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

“那这样的话,朝廷有这么多银去改土归吗?”

“本堂先说吧。”

方逢时首:“殷少保也是这样想的。”

“国朝自五军都督府之军议权为兵所夺后,兵就因诸事冗杂且疲于应付各类钱粮不足之事而无暇议定戎政方略,致使很多兵事突然发生时而无准备之策,如庚戌之变与倭发生时,一开始兵就很无措!毫无准备之方略!”

收复河的确意义重大。..

方逢时接着又补充起来。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