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两理论,确是直接领先了西方两千年的时间。
只需要在科举的考题上在这方面有一些侧重,而后便再不用什么事情,他们自己便会主动研究这些东西。
墨家学说的心,除了兼
非攻这些普世价值观以及一些在现在
本不可能实现的思想,最让李洪认同的便是《墨经》中开篇的第一句话。
而事实上,墨也确实
到了这一
,甚至在《经上》中,还试图解释过力学的定律,即:“力,刑之所以奋也”以及“力,重之谓”。
早在两千年前墨便想到了事情要探求原因,把各类工匠的经验上升到理论,讲清楚因果联系,建立命题,建立论证,这不就是科学的求证观念。
只可惜,这么多年里,随着墨家的衰落,再也无人顺着墨的理念钻研下去,而现在李洪却想着将墨家学说重新捡起来,取代儒学成为主
。
百家争鸣时期,虽可有信徒,却唯独儒墨两家最为鼎盛,并称世间两大显学,李洪便是看重了这份名气。
而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墨家的所有主张,都和李洪想要的事情不谋而合。
格致知就很好理解,便是李洪那日与宋濂辩经所说的那一
理论,李洪大可以将朴素的科学观念
其中,讲明科学同样也是圣贤倡导的学问,而这
理论想要大行其
,想必
为大明文坛魁首的宋濂应该能给李洪提供不小的帮助。
巧传,就是手工业技巧,指的是手工业技巧一代一代传下来,而重便是‘求其故’三个字。
格致知,以及墨家!
可既然这些所谓读书人能为了当官,而将四书五经倒背如,其中每一句,每一个字都能找
好几
义,那必然便也可以为了当官,去
明白
力学定律和万有引力的……
,表面上说一,背地里
的却是另外一
,无非就是为了当个官罢了。
只不过除了科学观念,自然还需要的科学知识,墨家便是李洪所想
来最为适合自己传播这些知识的载
。
在如今,一切都讲究个师有名,聪明如王
明,都需要将自己的
明心学往孟
的学说上靠近,李洪同样需要如此。
而李洪想要促成这一切,毫无疑问,通过自己那为大明首辅,文官之首的便宜老爹便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途径。
在想通这几后,李洪莫名的有些亢奋,突然有一
改变了历史和世界的使命
,顺着这个思路,一路在纸上写了下去,一直到日上三竿,才堪堪停下笔。
而墨家,同是诸百家之一,且曾一度能压得儒学抬不起
,如今虽然没落,早已无人钻研此
,可架不住名
大。
所谓发挥主观能动,大抵便是这
东西。
《韩非·显学》记载:“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
这两句话,直接明了力是
加速运动的原因,以及将一直混为一谈的重力与重量区分开。
“巧传则求其故。
只不过即便是有所侧重,也要师有名,李洪又是
思了许久,又接连写下来两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