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章二一章 君与相(上)(2/2)

“两位卿,这是镇国公上的加急密折,刚刚送达,你们看看吧。”皇帝将一份奏折边随侍的宦官,让他将其拿给徐明朗与刘牧之。

如此,在臣心惊胆战的时候,皇帝再翻翻这本《方志》,时间一长,例一多,《方志》“凶名”传开,群臣自然不敢再欺瞒皇帝。

赵氏乃是将门第一勋贵,赵玄极乃军方第一人,徐明朗要实现“收天下兵权于中枢,文官取代武将掌握皇朝兵事”的大计,就不可避免会跟赵氏锋,早晚的事而已。

所以每逢陛下问政,无论是中枢重臣,还是地方大员,都战战兢兢不敢有半分隐瞒,因为陛下往往知得比他们还要详细!

所谓的《方志》,并没有外间传闻的那样可怕,天下之事,若是果真事无细都在上面,他徐明朗又怎么敢跟胡人勾结,不择手段打压赵氏?

他自个儿还没接到代州之事的消息,赵玄极就抢先上了折,而且还是不经过中书省的密折,这里面的义让他不得不思虑万千。

能动弹。

这是他的本分,也是让皇帝更加信任、看重他的手段。

二十多年,再伟岸的影也会显得平常。

徐明朗面容肃然,心情却并不沉重。宦海沉浮大半生,他什么手段都见过,对面前这个打小被自己教授学问的学生,也知之甚

如果没有错漏,皇帝就会将事情问得尽量详细,向臣展现自己无所不知的能力。

而现在,青年官员陡然醒悟,那本《方志》绝对不只是一本书册,而可能是一间书房,甚至一座书楼!天下州县的官吏里面,也必然多得是直属皇帝的线!

对大齐百姓与普通官员而言,天自然是居云端不可直视,恍若神灵,但对徐明朗来说,皇帝在他心中并无太多神秘

所以徐明朗这才早早布局。他要在赵氏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先重创对方,让赵氏实力大损、自顾不暇,这样军方失去领羊,后面的事就会容易很多。

事实是,皇帝每回向人垂询政务之前,都会先费很大功夫,了解对方职司内的一切情况,并且千方百计找错漏,然后在问政时给予其当喝。

这简直不可理喻!

看完折,徐明朗心里已经将范式的祖宗十八代,都上上下下骂了个遍。他没想到一件原本如此简单的事情,竟然让对方给办砸了,这简直是愚不可及,不可救药!

徐明朗知皇帝监察天下,让官吏敬畏的心思,所以他从不跟人探讨《方志》的虚实问题,而是尽可能的合对方,让《方志》的凶名更加有震慑力。

赵氏在军方有固的影响力,若是他们看到形势已经十分危急,来带领将门勋贵跟文官正面相争,徐明朗也为忌惮。

却没想到,自己降尊纡贵,跟北胡联手对付赵氏,原本十拿九稳的谋划,竟然失败了!而且还失败得这样彻底,连范钟鸣都落了赵氏手中!

坐在御案后的皇帝很年轻,还不到而立之年,但这是一个能让人忽视他年龄的英明之主。而这英明一旦到了一定份上,臣便会连皇帝的外貌也忽视,心中只有对方的威严。

青年官员以往听到这个传闻,只是一笑了之,全没当回事,天下之事多如黄河泥沙,一本书册又能记载多少?要尽知天下事,又需要多少人力力?

当然,徐明朗也知,《方志》并非完全徒有虚名,里面确实是有真东西的。如若不然,就不会现方才碰见的青年官员那样的情况。

徐明朗与刘牧之了崇文殿,在殿中朝着御案恭敬行礼,等到空旷宽阔的大殿里,回响起皇帝淡淡的“平”二字,他们才站起来,向皇帝看去。

范式这帮人真是该死!

此时,徐明朗的视线,就从皇帝手边的一本厚厚书册上掠过,虽然看不到封页,但他知,那就是让群臣闻风丧胆的《方志》。

而这情况随着文官打压将门,又是早晚会现的。

传闻,陛下手中有本《方志》,上至中枢的三省六,下到地方的州县官衙,事无细,都在那本书上,且日日都在更新,不断补充新的内容。

听到镇国公密折这几个字,徐明朗心中一,当下就有了不好的预

意识到皇帝恐怖之的青年官员,失魂落魄,任由宦官将自己架走,再也没有哭嚎半句。心如死灰的他知,即便他是宰相的半个门生,也将再无之日。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