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万漕工,衣食所系(5/5)

20万两;还包括了漕船,清江浦船坞一艘漕船的打造成本约为105两银,清江米价,则为210石米,漕船2000艘,计20万两;”

“过坝旱脚银,每石一分银,晒、晒扬、淋尖,每百石九石八斗,计价20万银,保运,修运河等,不算民力,年费至少45万两,这还是没有灾情。”

“这笔账,连臣都算不清楚,臣也只能算朝廷要多多少钱。”

仅仅王国光算清楚的地方,大明朝廷因为这四百万石的漕粮京,就要多200多万两银,王国光算不清楚的地方呢?

照一石米三石耗,四百万石就要1200万石的运费,这些消耗,都需要大明的百姓去承担。

“这也太多了吧。”万士和听着这一长串的损耗,呆滞的问

王国光拿了一本没算完的账递给了张居正,运河这本账,王国光算不清楚很正常,这个账本就算不清楚,他也只是站在朝廷的立场上,把这本账简单的盘算了下。

这一路上还有大,那就是大耗们,这个大耗是槽帮,这个大耗是沿途钞关的贪官污吏,这个大耗是买路钱,这才是大耗

张翰眉皱的说:“运丁所用兵工短牵等项,总计八九万人,穷民资以为生,一旦失业,难保不而为匪。地方官吏如何维持这么多的运丁生计?这可不是个小事。”

万士和看着张翰,活该张翰当倒一,天天被骂,完完全全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万士和看着张翰说:“所以才要清丈、才要清理侵占、才要还田,才要让百姓安定,地也是营生,工坊也是营生,你真当那每年十五两的漕粮运军军饷,都发给了运丁?”

“不会吧,不会吧,张尚书不会不知咱们大明发饷难的问题吧,这些钱到底去哪里,张尚书,明人不讲暗话。”

尚书戳破了张翰的伪装,揭破了他仍然是为权豪当官的本质。

王崇古颇为同情的看了一张翰,他一句也不会帮腔,他大把大把的银赚着,为何要开胡说八

张翰脸涨红,但是仍然争辩的说:“海运历涉重洋,风波靡定,万有不测,所关匪细!河运虽迂滞,而沿途安定,经费维均。自各省以达京仓,民之其力者,不可数计。裕国利民,计无善于此者!河运迂而安,海运便而险,计万全,非河运不可!”

海运要从海上走,海上风大,风险较大,河运虽然不便,但是它沿途养活了多少百姓?天下再没有比河运更好的政令了,裕国利民,朝廷得利,百姓亦得利,多是一件事,为何要废河漕运呢?

翻译翻译,百万漕工,衣所系。

万士和一甩袖:“张尚书,这里是文华殿,你要不要听听你在讲什么?乍一听有理,但是细细分辨,全都是虚伪,混淆视听。”

“朝廷就仅仅是把漕粮改为了海运,您这意思是,咱大明要把大运河给回填掉一样!回填的土石木方、民力差役,这笔钱,你啊!”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