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春心欲燃 第3节(2/3)

苏太后喜聪明人,却不喜比她更聪明的人。她喜萧沁瓷的聪明,却更喜她的柔顺。

第4章 嫣红

平宗却不肯放过她:“玉真夫人,你说呢?”

平宗召她,却不肯多见,只让她抚琴,翻来覆去地弹奏那首《长相思》,中间必要隔着细帘。苏皇后问起时也十分纳罕,但并未究。

萧沁瓷同他见过寥寥数次,或是在中饮宴,或是在平宗侧,俱是匆匆,甚至没瞧见他的模样。她十六岁封玉真夫人,那年平宗还不知自己只剩下最后一年的快活日内丝竹不绝于耳,清凉殿内日日歌舞升平。

依平宗的秉原也不会放过这样一个一样的人,但他新得了位善舞的人,尤其鲜多姿,叫他抛不开手去,连贵妃都有所冷落。

萧沁瓷停下拨弦,等着皇帝或是对面的人给答复。

及至一日,平宗前脚置了一个儿,后脚在清凉殿设宴邀请晋王,晋王仍是惯常的鸦灰袍、白玉冠,隔着重重绯纱,萧沁瓷只能看到他长玉立,声音不疾不徐,姿态闲适。

酒过半巡,平宗忽指着萧沁瓷:“这支曲朕也听厌了,阿赢,玉真夫人擅琴,同你一样是修之人,不如你来挑挑,叫她换一首什么样的曲?”

对,反而会让太后觉得她心思沉不好掌控。

翻过除夕便到了景惠十六年,平宗愈发荒残暴、动辄杀人,内风声鹤唳、人人自危,萧沁瓷那时便隐隐知晓今年不会太平了,却没想到变故会来得这么快。

平宗抚掌大笑,却没有依言让萧沁瓷弹奏《朝天》,而是对晋:“阿赢果真熟读经。听闻你在法上有不俗见解,还曾跟着张真人修行,朕这位玉真夫人初受箓,还未脱红尘俗世,今夜便让她与你清谈辩论,阿赢可愿意?

萧沁瓷心中也远不如她表面所展现来的那般平静,她心中将今夜偶遇、皇帝邀她上辇,两人对答一字一句都仔细在心中回想过,尤其注意皇帝的语态神情。听闻他待人一向苛刻,今夜却难得温和,但天威难测,她与皇帝不过见了短短数面,对他的脾气秉一无所知,又如何能知皇帝的心思。

她早已捱过了初时的难堪,如今已能到波澜不惊。

当时在永安殿,皇帝到底是为什么既没有一答应也没有一回绝,反而转来问萧沁瓷自己的意思呢?

那夜她平安无事的回到清虚观,此后平宗再也没有召见她。

萧沁瓷其实知晓其中缘由,只作不知。

萧沁瓷百思不得其解。她是稀世的人,对自己的貌却没有自负到能令皇帝另相待的地步。

那时她僵坐半晌,掌心后背皆是冷汗涔涔。曾在言谈间被赐下去的女都没有好下场,或许是听腻了那首长相思,又或许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在她上寻到旧人的影,平宗对她已起了杀心。

真要论起来,清凉殿那一夜并不是她与天的初见。

萧沁瓷十四岁,那时今上已得封晋王,领长安城内外城防,又兼着宗亲的差事。他是比先帝更为纯正的正统嫡系,却好似一心修,不眷权势,对比平宗几个已然长成对皇位虎视眈眈的儿,还是这个侄更叫人放心。

也不知他是哪里来的怪癖,说萧氏擅琴,每每召萧沁瓷去清凉殿,让萧沁瓷坐于帘后为他那位人伴奏,人翩翩起舞,他和贵妃饮酒作乐,一派靡靡之态。

王似是沉思片刻,淡淡:“《朝天》,如何?”

萧沁瓷作镇定,自己都惊讶于的话竟能如此平静:“贫不会弹《朝天》。”

王淡淡:“既然不会,何必勉。”

歌舞一时都停了,宴上鸦雀无声,不待晋王回答,倒是贵妃以团扇掩面,一双秋明眸情脉脉的眇过来,嗔怪:“玉真夫人可是妾好不容易从皇后那里请来的,陛下怎好便宜了旁人?”

平宗像是一时戏言,说过便忘,转又命歌舞重开。

王得平宗青时常,平宗尤其衷于为他赐人,晋王每每推拒平宗倒也作罢,只是下回依然旧事重提。萧沁瓷冷瞧得分明,他并非是对晋王有拳拳护之心,看不得侄孤家寡人,而是十足的试探。平宗是个被酒掏空了脑的草包,视天下为己,说是赐不过是以此来试探晋王的恭顺程度。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